近年来,五大发电等能源央企肩担央企责任,全力以赴保障能源电力保供,努力实现稳产稳供稳价。在煤电企业燃料成本持续高位的前提下,今年一季度,中央企业依旧增产稳供发挥基础保障作用,实现发售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.6%、6.1%。
昨日,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国资委新闻发言人介绍2022年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在回答“(在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)国资委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”问题时表示,推动中央企业算大账、强基础,高质量提供煤电油气运等基础服务,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,这也是这两年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。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同时披露,(去年央企)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同时,电力企业保供,煤电业务亏损了1017亿元。2021年,火电企业可以说是迎来了“至暗时刻”。煤价一路走高,火电企业大面积陷入亏损的境地,甚至经常出现“发一度电、亏一度电”的情况。据梳理,五大发电旗下,除了内蒙华电暂未公布业绩,其他10家火电占比超过50%的上市公司均出现亏损,合计亏损超过300亿元。其中,大唐发电亏损92.64亿元,华能国际亏损102.64亿元。
煤电,目前仍是我国的主体电源,承担着兜底保障的责任。2021年,由于经济回暖,我国用电量增长,叠加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,有些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限电现象。关键时刻,煤电企业顶上了!2021年,47%的煤电装机贡献了60%的电量。即使面临“发一度电、亏一度电”的情况,为了保供电,火电企业却仍旧做到了满发多发、应发尽发。值得一提的是,多年来持续走低的火电利用小时数也增长明显。2021年,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4448小时,同比增长237小时。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,煤电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因为风电、光伏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,需要煤电、抽水蓄能、电化学储能等来配合承担调峰调频任务。国家及地方政策,都曾提及煤电定位转型,将由主体性电源向着提供可靠容量、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。同时,随着“三改联动”的提出,各地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程加快。但是灵活性改造,这对本就举步维艰的火电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。此外,燃煤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时,不但供电煤耗会增加,对机组寿命也会有很大影响。保供电、调峰,在煤电担负这些责任的同时,国家也要为其打造合适的成本疏导渠道才行。